首  页 | 政策法规 | 服务指南 | 登记管理机关 | 登记管理信息 | 登记管理论坛 | 设立登记 | 网上投诉
服务指南
 
设    立
变    更
年度报告
补    领
注    销
 
格式文本下载
机关、群团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申请表
机关、群团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信息变更申请表
关于正式启用网上登记管理系统的函
地方网站
南宁市 梧州市
钦州市 贺州市
崇左市 柳州市
百色市 玉林市
防城港 河池市
桂林市 来宾市
北海市 贵港市
友情链接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2014年度
145000000104 广西机电工程学校
时间:2015年05月27日
  

事证第   145000000104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14  年度)

 

 

 

 

 

 

单 位 名 称

广西机电工程学校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广西机电工程学校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培养中专学历技术人才,促进农机、机电事业发展。举办普通中专、成人中专班、大专函授和高职班以及农机行业技术培训和农机行业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等。

    

南宁市安吉大道16

法定代表人

劳泰伟

开办资金

1751.3(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机管理中心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247

9294

网上名称

广西机电工程学校

从业人数

246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一、自查内容:(一)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在2014年度内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无违反《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规章的行为。(二)严格遵循学校章程,在已有的管理体制下,扎实做好教学教育管理、教职工管理、学生管理和总务后勤管理等学校管理工作。(三)切实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来正常开展业务活动,无违反规定开展超出登记的业务范围的事项;继续具备承担与宗旨和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民事责任能力;无自核准登记后无正当理由超过一年未开展业务活动的情况。(四)依法申请变更登记,目前暂无变更行为。(五)实际使用的名称,包括单位印章、标牌及其他表示该单位名称的标记与核准登记的名称一致。(六)无抽逃开办资金的行为;无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单位印章的行为;无涉及诉讼和社会投诉情况。二、开展业务活动的具体情况及取得的成效、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下:(一)多方筹措加大投入,夯实学校办学基础。在自治区农机局、教育厅、财政厅的支持下,通过年度经费预算、项目经费、银行贷款、学费收入转付、专项追加等,全年共筹措到近1800万元建设资金,以“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为中心,投入教学实训场室改造、设备购置、师资培训、美化校园环境等内涵建设。为“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和以优秀成绩通过省级验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全员参与抓早抓实,超额完成招生任务。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2014年共招收全日制新生3060人,超额完成教育厅下达的3000人招生任务,名列全区中职学校前3名。(三)“国家示范校”建设以优秀成绩通过自治区验收。经过两年建设,实际投入2714万元,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完成率为100%9月上旬,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自治区教育厅验收。(四)构建模型加强建设,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明显。学校积极探索构建“N5”系统模型,努力打造“双高、五星”师资队伍,促进了师资队伍数量扩充、结构调整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新招聘实名制15名教师、非实名制6人;研究生学历提高10人;高级职称提升5人;送校外培训人数166人;聘用企业专家40多人;组织引导10多名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新增“双师型”教师20多人。(五)激励引领精心组织,实现“两赛”成绩双丰收。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全区全国“职业技能”比赛和“文明风采”竞赛,获得优异成绩。其中,“职业技能”比赛参加全区比赛,荣获:8个一等奖、12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参加全国比赛,荣获: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 “文明风采”竞赛,组织600多件作品参加全区复赛,荣获:一等奖153件、二等奖158件、三等奖182件,总成绩居广西中职学校第一名,学校再次荣获“全区优秀组织奖”;参加全国决赛,荣获:一等奖2 件、二等奖1件、三等奖4件、优秀奖43件,学校荣获“卓越组织奖”。(六)抓住机遇努力工作,“文明风采”专题活动协办成功享誉全国。在自治区教育厅和农机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全区有关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下,20141118日,第十一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总结座谈会暨颁奖典礼活动在我校顺利举办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国家教育部等六部委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共计300多位领导代表莅临学校参加活动,国家教育部鲁昕副部长、自治区政府李康副主席及自治区教育厅秦斌厅长、农业厅谢泽宇厅长、农机局黄铭福局长等领导亲自出席活动,并给予高度赞扬。(七)攻坚克难监督疏导,西校区集资建房工程艰难推进。面对多种困难,学校领导投入精力,积极召开会议,或亲临施工现场,听取报建进展情况,加强与施工方的沟通,研究解决问题。及时召开集资户会议,通报建设进展情况,解答疑难,听取和收集意见。同时,积极请求自治区农机局主管领导支持和帮助解决。至12月底,A栋已完成到地上两层,B栋已完成到地面正负零。为明年下半年完成主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八)突出质量深化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一是创建“四段拆分式”人才培养模式,本年度五大专业部共安排1044人参加教学实习,取得良好效果;二是创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三是多形式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四是建立多元化考评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认真抓好教学人员教学质量考评工作。重新修定相关评价标准细则, 2014年春季学期对207名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考评,和2013年秋季学期相比总体成绩向好,其中特级等级增加18人上升8.50%,优秀等级增加14人上升5.96%3.抓好继续教育、社会培训、考评等工作。年度报考人数为100人,函授大专目前在校生达300人;完成企业员工培训800多人次;共组织68个班16个工种共计2624人考证,“双证率”达到98%()注重科研以研促改,教改科研成绩裴然。1.积极组织指导教师申报自治区教育厅教改立项。获得立项8项,其中一级立项3项,二级立项3项,三级立项2项,是广西中职学校唯一获3个“一级立项”的学校。2.积极组织指导教师申报教育教学成果奖。有5个项目获第八届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是广西唯一获2个一等奖的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首届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积极开展教职工论文评选及选评发表工作。选送优秀论文参加校外评奖,获全国农业职教类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8项;全国机电类优秀论文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8项;荣获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信息化建设优秀论文征集活动“最佳组织奖”。 4.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和参加教学创新设计比赛。在广西中职学校“创新杯”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中,获奖9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和“组织奖”,有5名教师被选拔参加全国比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1名教师参加全国农业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比赛获一等奖。5.推动教师编写教材工作。教师完成教材编写40本,其中出版教材28本,校本教材12本。(十)立德树人改革创新,德育工作开创新局面。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及管理,同时加强学生会、团委会的管理与学生干部的培养。2.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做到“周周有主题课余活动”,并组建了43个社团和课余兴趣小组,重点开展10大社团的各种活动。我校啦啦操队代表广西参加2014年全国啦啦操冠军赛获得中学丙组技巧啦啦操比赛一级、二级两个第一名。在“文明风采”专题活动期间,社团展演活动受到国家教育部鲁昕副部长、自治区政府李康副主席等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3.认真完成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并形成了完整的贫困生扶助体系,为贫困学生解决后顾之忧。本年度我校享受国家免学费政策人数13330人次,发放金额1467.51万元;享受国家助学金人数2295人,发放金额162.026万。4.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打造品牌学生。2014年共有179人获自治区政府奖学金,获评自治区优秀班集体2个,区优秀学生1人,区三好学生4人,区优秀学生干部6人,共有1085位学生获得学校“优秀学生”奖学金、有292人次获学校 “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十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就业服务工作成效显著。1.举办好校园“两会”(校企合作年会和校园招聘会),构建校企合作与实习就业“双选”平台。全年累计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1900多个,学生人均可选择岗位数达2.12个,学生就业率为98.9%2.创新合作长效机制。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以“企中校、校中企”建设为抓手,创建校企合作长效新机制: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制度21项;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70多家区内外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外稳定的实训基地42个。在校内建立有10家不同形式的“校中企”,合作企业投入设备价值达400多万元,年产值达300万元。3.积极做好“2+33+4”对口直升专、本科工作。共有558名学生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等区内10多所高职学院就读;有52名学生参加对口本科考试,共有37名学生分别被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录取,升学率达71%。与去年相比,报名人数增32人,考试人数增加30人,录取人数增加25人。(十二)加强和改进离退教职工的服务管理工作,营造团结和谐稳定校园环境。1.恢复设立离退休干部管理科,强化对老同志的服务管理工作。协助党委完成离退教职工两个党支部改选,进一步健全离退教职工党员组织生活活动。2.支持和积极组织离退教职工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实现老有所乐。3.定期和不定期召开离退教职工座谈会,通报学校的重大情况,虚心听取意见建设,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实现老有所为。全年组织离退休人员参加各类通报会、座谈会等会议活动10多次,参加人数达400余人次。4.积极做好探望特困、患重病及住院的离退教职工及办理去世后事等,积极为他们及家属排忧解难,实现老有所养。全年走访慰问离休、高龄、困难老同志代表80多人次;到医院看望住院老同志50人次;为2名去世职工办理后事。 (十三)积极推行绩效工资,初步构建“五位一体”的考评奖励机制。 根据上级部门的部署和要求,遵循“注重绩效、量化考评、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劳动分配原则,积极实施绩效工资,初步构建了“招生工作质量考评与奖罚制度、教学人员教学质量考评与津贴发放管理办法、行政工勤人员工作质量考评与津贴发放管理办法、班主任工作质量考评与奖罚制度、教职工年度考评与奖罚制度”的“五位一体”考评奖罚机制,进一步激励广大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十四)积极开展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宣传工作成效显著。1.投入200多万元用于校园数字化建设。升级学校的信息服务平台、门户网站和校园网络直播互动系统。2.不断加大学校新闻宣传工作力度。在多家主流媒体发布信息100多篇,成功实现“文明风采”专题活动现场全国网络直播。学校连续第8年被“八桂职教网”评为年度新闻宣传优秀组织奖,被自治区农机局评为“2013??2014年度农机化宣传先进集体”。(十五)高度重视并落实安全管理,校园安全稳定无事故。1.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不断强化师生员工的安全和责任意识。2.改革校园保安和宿舍管理服务外包做法,实行自主招聘校园保安与宿舍管理承包,增强了校园保安和宿舍管理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3.不断完善安全管理设施。投资30多万元健全校园监控网络系统;投资20多万元建立校门门槛系统,规范进出校园车辆与人员的管理,强化了校园治安秩序防范。4.对第一商店重新招标,始终重视和强化食堂商店的食品卫生监管,确保食品卫生安全。5.注重师生群众的来信来访,对师生群众提出的意见和问题,能及时予以解决或做好解释工作。(十六)规范管理统筹兼顾,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协调发展。1.不断规范内部管理,包括校内行政程序管理和制度建设等。2.继续开展扶贫和“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美丽校园”活动。继续按照学校定点结对帮扶工作规划,根据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委派谢崇明同志前往都安县东庙乡地洞村挂任扶贫第一书记,指导当地农民有效开展扶贫工作,扶贫工作初见成效。3.支持工会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二、存在问题。1.有些制度方案存在不合理现象,导致分配不公平,有待修改完善。2.管理不够精细。学校虽然建立了很多相关管理规章制度,但职工执行不够到位,需要继续严格管理。3.少数教职工参与招生和指导学生参加“两赛”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完成任务不好,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三、2015年工作思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及全国全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适应经济和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形势,以“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为总指引,以建设“重点示范学校、安全卫生学校、森林绿色学校、文明优秀学校、幸福快乐学校”为远景目标,以“国家示范校”建成“后示范”为抓手,依法办学,优化办学条件与环境,注重内涵建设和规范管理,稳定办学规模,提高质量和效益,实现学校招生办学事业不断稳定向前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学校连续第8年被“八桂职教网”评为年度新闻宣传优秀组织奖,被自治区农机局评为“2013?2014年度农机化宣传先进集体”;学校荣获第十一届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比赛全区“优秀组织奖”,全国“卓越组织奖”;荣获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信息化建设优秀论文征集活动“最佳组织奖”。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黄晓霞  联系电话:3128395  报送日期:20150311

联系地址:南宁市民生路2号  邮政编码:530012
电话:0771-2807699 传真:0771-2619010 电子邮件:gxsydj2807699@sina.com 投稿邮箱:gxsydj2807699@sina.com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京ICP备案:13022218 版权所有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0-2014 www.scopsr.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